微生物菌剂是土壤生态修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来源:山东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山东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6-02-23
阅读:2057 次
微生物菌剂是土壤生态修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镉大米”、“毒大姜”事件曾引发全社会震惊,也为我们敲响了土壤污染和地力衰败的警钟。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2005-2013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结果显示,在实际调查面积630万平方公里中,全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16.1%,土壤污染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的“公害”,许多地方土地已经因污染而弃耕、绝收,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微生物肥料在土壤生态修复、地力产能恢复和农业增产增收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效,在土壤污染严重的形势下,相关土肥专家建议,通过多种农艺手段譬如向土壤中施入微生物益生菌、施用土壤生物调理剂、采用生物吸收法、增加土壤有机质等方法钝化、减轻以至彻底修复污染土壤。而早在2012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微生物肥料就被纳入到“农用生物制品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快突破“保水抗旱、荒漠化修复、磷钾活化、抗病促生、生物固氮、秸秆快速腐熟、残留除草剂降解及土壤调理”等生物肥料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水平。因此,向土壤中施入微生物益生菌肥料已成为土壤生态修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根本性途径。
微生物肥料是指从土壤和植物根际分离得到的有效菌,经筛选、分离、甚至基因重组,进行菌种的优化组合,经发酵培养与有机物混合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在我国,微生物肥料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根瘤菌剂—细菌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演变过程。目前,微生物肥料主要分为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三类;而在当前土壤严重污染的形势下,微生物纯菌制剂以其巨大的益生菌数量、长达五年以上活性的超强生命力、“厌氧菌”“好氧菌”协同一体深度作用、效果综合全面迅速显著等优异性能在农业生产中受到农民欢迎。
土壤污染主要可以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等。
微生物菌剂肥料修复土壤的基本原理是在适当的水分、温度等条件下,微生物益生菌群在土壤中形成优势菌群,促进土壤生态系统中碳、氮、氧等元素的良性循环,从而修复土壤生态环境系统,使生态系统达到新的稳定的平衡,进而消除土壤病害和土传病害,恢复地力,沃土壮根,提高作物抗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概括来讲,其具体作用原理如下三点:
其一,微生物菌剂对无机污染物的修复机理是微生物肥料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后,好氧菌、厌氧菌等微生物益生菌群,通过自身的生物反应,降低土壤的酸度,提高土壤的pH值,从而降低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毒害;同时,通过微生物益生菌的繁殖与代谢活动可以将重金属固定,促使土壤中活性重金属变为有机结合态,形成过滤层和隔离层,降低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从而避免了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损害身体健康。
其二,微生物菌剂肥料在对土壤中农药等有机污染物修复方面的作用是降低病虫害的防治次数,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农药在作物中的残留量。一方面,微生物益生菌能改变土壤耕作层微生物区系,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优势菌落,从而强烈抑制病原菌繁殖,降低病虫害发生次数;另一方面,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多种物质,如激素类、腐植酸类以及抗生素类,这些物质能刺激作物生长健壮,增强作物自身抗病害能力。
其三,通过微生物菌剂中巨大量的益生菌的繁殖和代谢活动可有效分解土壤中各种矿物营养,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生成,活化土壤,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促进作物根系发达,提高抗性,并可充分活化土壤磷钾,优化碳氮比率,增进有机无机肥效,显著恢复地力,促进作物增产,提升品质,提高效益。
多年来,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剂在全国多个省市区土壤生态修复、地力恢复和农业增产、提高品质中已获得显著成效,成为各地土壤生态修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生力军。同时在解决农作物疑难杂症如蔬菜死苗烂根、苹果落叶病、腐烂病、樱桃流胶病、柑橘溃疡病、黄龙黄化病、葡萄大小粒、梨树梨木虱等很多用化学农药无法防治的病虫害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缓解冻害、大幅提高产量,为农民增产增收、经销商得到新的赢利增长点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