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靠山动态
草莓高效栽培技术新体系

亓德明、刘艳娇、王海生、谷轮旺、毛世强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

    摘要:本文从品种选择、适时定植、覆膜后管理、采摘销售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工艺体系和原理论述,结合了奥泉水、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剂等新技术应用,共草莓种植者们参考。

1品种选择

    温室促成栽培的草莓品种应具备浅休眠、耐弱光、耐低温、生长势旺盛,丰产抗病、好品质、耐储运等优点。目前,上产上采用的品种有红颜、甜查理、章姬等。

2定植前的准备

   选择土层深厚,质地为壤质,结构疏松,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g/kg以上,排灌方便的土壤最佳。

   由于草莓冬前进行大量营养生长和花芽分化,结果持续时间长,需要氮、磷、钾完全肥料,所以秋季栽植前要施足底肥才能保证早熟、高产。7月初-7月底整地,施腐熟鸡粪4000-5000kg、腐熟饼肥150-200kg、过磷酸钙20kg、磷酸二铵15-20kg、硫酸钾5-10kg,肥料撒施均匀,然后进行耕翻整地,深度在30cm左右,使肥土均匀混合,浇一遍透水,待地面干燥后,8月初,使用起垄机作畦,多采用南北向马鞍形高畦,畦面宽30-40cm,畦沟宽40cm,畦高30cm,做到畦面平整,上部土壤疏松下部紧实。草莓采用高畦栽培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和果实洁净度。栽苗前2-3天,畦面浇透水,用黑色遮阳网,在2米高处的平面上,遮住草莓栽植区域,以满足草莓花芽分化所需的短日照和低温条件。

3、适时定植

    草莓定植时的壮苗标准是:日历苗龄55天左右,具有5-6片叶,根茎粗1.3-1.5cm,叶柄短而粗壮,根系发达,须根多而嫩白,即有20条以上、粗度1mm以上的新根,无病虫害,单株重25-40g,花芽分化早,发育好。

    草莓喜温暖冷凉气候,生长适温为15-25℃,根系生长适温为15-23℃,秋栽易于发根和地上部营养生长,促发壮苗,所以定制时间,北方地区多在8月底至9月初为宜,南方则推迟1-1.5个月,适时定植的草莓,植株长势中等,果实较大且整齐,一级果率(单果重在20-30g)达70%,过早定植,结果前植株过大,一级果率较低,果实品质欠佳,商品性不高。过完定植,则结果前植株过小,平均单株产量较低,一级果率也不高。尽管温室覆盖遮阳网,定植还是宜选择在晴天的下午或阴天进行,可缩短缓苗时间,提高苗子的成活率。定植时摘除老叶,保留2-3片新叶,定植株距15-20cm,行距20-25cn,每畦定植2行,亩栽苗9000-10000株。定植时让根系充分展开,用力压实土壤,做到“深不埋心、浅不漏根”,定植过深,幼嫩茎、叶及生长点被埋住,易造成苗子腐烂而死,定植过浅,根系外露,苗子易于枯致死,正常的深度就是苗心基部与上土面相平齐。定植时还要注意草莓苗根茎弓背朝外,保证开花座果朝向畦外,这样花序伸出后即可落在垄坡上,有利于通风透光和果实的采收,果实的着色也好,品质亦佳。

4及时覆膜保湿

    草莓南、北方多采用设施栽培,南方地区冬季暖和,平均气温大约在5℃以上,5℃以下低温时间量少,以拱棚为主,一般竹木结构的跨度在3-6米,钢架结构可达到6-10米,长度50米为宜;北方地区,由于秋季低温来得早,冬季漫长,温度低、保温好、经济效益高的日光温室成为主要的栽培设施,一般跨度7-8米。少雪的地区可达到10-12米,长度50-120米不等,设施栽培的覆棚膜时间,掌握在草莓植株的花芽分化以后,而又未进入休眠期以前进行。塑料大棚覆盖棚膜是在平均气温降到17℃的时候,温度低时在大棚内搭小拱棚保温。北方地区,一般以10月中旬为宜,在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的时候,付覆盖棚膜过早,室温过高,营养生长过盛,不利于花芽分化。覆盖棚膜过迟,则蜘蛛将进入休眠状态,不能正常生长结果。覆盖棚膜一周内,在植株进入生长前,沿埂纵向覆盖,在每株草莓的位置上用刀或手开1个口,将草莓苗的叶茎从开口处掏出。注意尽量不要伤害叶片,开口要尽可能小,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促进肥料分解,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同时也可改善果实品质。

5覆膜后的管理

5.1温湿度管理

    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白天棚内温度不低于18℃,夜间不低于5℃,可保证其正常生长,但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变温处理才能取得高产高品质的效果。覆盖棚膜初期,外界气温较高,为促进植株的根系生长发育,棚内温度控制可适当高些,保持白天24-28℃,夜间10-14℃,进入现蕾期,白天气温可在22-26℃,夜间8-12℃,进入开花期,白天要求气温在20-23℃,夜间可在5-7℃,温度调控不当,则会产生较大损失,如开花前到受精后的20天内,如遇40℃以上高温和-2℃低温半小时,雌雄蕊和花朵就会丧失生长能力。-7℃的低温草莓受害,-10℃冻死;现蕾期夜间温度超过13℃,则会使花芽退化,雄蕊、雌蕊受到不良影响;采收期温度太高,积温快、果实早,但果个小,重量轻,易诱发白粉病。总之,整个生产季,要按照温度要求进行调控,棉被等覆盖物应尽量早揭晚盖,以延长日照时数,增加同化产物,即使在连续阴雪天气也应如此。

覆盖棚膜以后,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将会大大的增加。过多的空气相对湿度,不仅有碍于开花授粉,而且也易引起各种病害的发生及果实的腐烂,故在管理上应尽可能降低棚室内的湿度,结合放风,现蕾前后期湿度保持在85%-90%;开花期,白天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果实膨大期湿度可控制在60%-70%;果实采收期,空气相对湿度40%-50%,湿度太大,果实易得灰霉病。放风可根据天气好坏及棚内的气温来确定,正常情况下每天中午放风约3小时。除空气湿度外,要注意土壤湿度,花芽分化和发育期土壤相对湿度40%-60%,显蕾到开花期70%左右,果实膨大期80%左右,果实成熟期降至60%-65%

5.2水肥管理

    草莓根系入土较浅,表现喜温喜肥不耐旱。最好采用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定植时浇透水,定植当天立即浇缓苗水,第一次浇水是秧苗成活的关键。定植一周内要勤浇水,必要时1-2天浇一次,7天左右当心叶开始生长说明已缓苗,停止浇水,不旱不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整个生长期内要掌握小水勤浇,覆盖地膜后“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浇水时应在早晚浇,避免在中午气温高时浇水,影响根系生长,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应在盖地膜前、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盛收期和收后植株恢复期等时期,结合浇水追肥4-5次,追肥以速放性磷钾肥为主。少施或不施氮肥,追肥要做到少施勤施,每次每亩追施10千克左右,要注意关键时期的花果管理,从显蕾后开始叶面施肥,以0.2%磷酸二氢钾和硼、钙等微量元素为主,间隔10天,连喷施三次,草莓第一序果采收结束后,第二花序开始长出,要追施一次肥水。随着第二花序果成熟,第三花序已开花坐果,此时气温逐渐回升,地温也慢慢上升,应结合追肥浇一次透水,施肥量为每亩施30-40kg氮、磷、钾复合肥,效果会更好。近2-3年,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配套的奥泉水技术对本园区草莓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即灌溉水通过奥泉水设备,经净化、矿化、磁化、补充营养等科学处理方法,通过流量瞬间将普通的水改变成具有营养作用的功能水,灌溉水中含有了5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从而提高了草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增产增质。

5.3植株整理与疏花疏果

    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根基部老叶逐渐衰老,极易染病或成为害虫滋生地即使摘除老叶,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棚覆盖前进行一次清株,将老叶、病叶全部摘除;以后,当每一花序采收完毕后进行一次清株,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在保留6片以上功能叶的前提下,应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一个-2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疏花疏果可集中更多的养分,提高平均单果重和防止植株早衰,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要及早疏除,一般第一花序留果6-8个,第二花序留果4-6个,其余的小花小果及畸形果应及早摘除,并带出棚外集中销毁。结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待第四轮花序伸出后及时摘除,节省养分,供第三花序果生长成熟。

5.4辅助授粉

    大棚草莓开花期温度低、湿度大,日照短,严重影响授粉和授精,极易造成畸形果,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及品质。开花期间除根据天气状况,尽可能多通风换气,降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以外,棚内人工养蜂是提高授粉机会,增加座果率的有效办法,华前一周在棚室中放入雄峰,每两亩一群雄峰,一群一般是80-100.饲养的时候可以再蜂箱内配置3个月的食物,放入温室后,不需要再管理。开花期,将蜂箱放置在温室大棚内高于作物顶部的位置。

5.5二氧化碳气体施肥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碳源,温室为了保温,经常处于密闭状态,缺少内外气体交换,在光合作用关键时期,二氧化碳浓度不足,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温室草莓一晚上的呼吸作用,温室二氧化碳浓度,日出前最高,约为500-600ppm;日出后,随着光线和温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也越来越快,浓度逐渐降低;当气温超过25℃,二氧化碳浓度降至100ppm以下,二棚室草莓生长期所需二氧化碳浓度一般为1000ppm,故补充二氧化碳是温室草莓增产的重要措施。二氧化碳气体施肥在冬季晴天的午前进行,施放时间2-3h,浓度700-1000mg/L

5.6补光灯补光

    为了延长日照时数,维持草莓植株的生长势,建议采用棚鲜牌补光灯补光,其光源使用稀土荧光粉三基色调配而成。每667m2安装60W补光灯40-50个,12月上旬至1月下旬期间,每天在日落后补光3-4h。对于光照不足的区域,补光是高产高效的一种有效方式。

6采收销售

    草莓从开花、座果到浆果着色,软化、释放特有香味,要经35-45天。果实采收前要做好采收、包装准备。采收用的容器要浅,底部要平,内壁光滑,内垫海绵或其他软的衬垫物。草莓果实的采收标准,以果实定个后,果面全部或绝大部分转成红色为准。采摘时,用拇指和食指切断果柄,将果实按大小分级摆放于容器内,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危害。要轻摘轻放,用支撑性能较好的周转箱、箩筐等存放,注意不要堆放太厚,以免压伤果实。由于草莓结果期长,一般是从当年的12月中旬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的5月底结束,要分批分次采收,冬季可在8成熟时采收,春季应在7成熟开时采收,采收宜在清晨露水已干至中午或傍晚转凉后进行,便于运输和销售,为体现优质优价,采收后可分级装盒,一般一级果,单果重20-30g;二级果,单果重15-19g;三级果,单果重在10-15g,分级上市出售,实现增值。

7绿控病虫害防治

7.1防治原则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7.2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根腐病、病毒病和根线虫。

    主要虫害包括螨类、蚜虫、白粉虱。

7.3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2、使用脱毒种苗:使用脱毒种苗是防治草莓病毒病的基础,还可以有效防治线虫危害发生。

    3、土壤消毒:采用太阳热消毒的方式,在草莓定植前炎热季节,将基肥中的农家肥施入土壤,深翻,灌透水,土壤表面覆盖地膜或旧棚膜,密闭15-20天,使土壤湿度保持在40-45℃。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土壤消毒在覆盖地膜或旧棚膜的同时覆盖棚膜,在7/8月份进行,保持40天以上的时间。

    4、栽培管理及生态措施:发现病株、叶、果,及时清除销毁或深埋,减少病害传染源;基质栽培的收获后要进行基质灭菌消毒。

    5、避免与易遭蚜虫为害的茄科和豆科作物间作,可种植一些苜蓿类植物,达到吸引害虫的目的。

7.4物理防治

    1、黄板诱杀:40X25㎝的黄板每667㎡挂30-40块,挂在行间,规格小的要适当增加数量,当板上沾满白粉虱和蚜虫时,再涂一层机油。

    2、阻隔防蚜:在棚室放风口处设40目的防虫网防止蚜虫进入。

    3、驱避蚜虫:在棚室放风口处挂银灰色地膜条驱避蚜虫。

    4、人工捕杀:有工人定期巡视,发现害虫后及时清除,采用地膜覆盖和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7.5生物防治

    首先充分保护和利用当地草莓生产地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

当白粉虱成虫在0.2/株以下时,每五天释放蚜虫小蜂成虫3/株,共释放三次丽蚜小蜂,可有效控制白粉虱为害,草莓生产地在发生大规模虫害的情况下,使用通过有机认证的除虫菊素。

7.6生态防治

    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小时,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可防治灰霉病。

7.7药剂防治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限度的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可使用生物菌剂。保护地优先采用烟熏法、粉尘法,在干燥晴朗天气可喷雾防治,如果是在采果期,应先采果后喷药,同时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北京国际都市农业园近几年主要依托生物菌剂防治病虫害,植物病害几率下降,园内益虫明显增多,生态系统逐步平衡,每个月随机抽检产品均符合安全食品要求,达到绿色标准,草莓主要使用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剂,整地时结合施肥亩用靠山土壤改良剂5瓶,稍作稀释均匀喷施于地表,翻于地下,用土壤改良剂稀释100倍沾根后定植,可有效杀灭土传病害原真菌,促进草莓根系发育,培养壮苗,定植后20天再冲施一次,随水冲亩用8瓶,滴灌4瓶,可提高草莓抗性,有效减少病害入侵,缓苗后即可喷施广谱或草莓专用型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剂,早起500倍,中后期300-400倍,间隔期7-10天,喷施次数不少于五次,有效防治草莓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真菌病害
Copyright ©2009-2010 山东靠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鲁ICP备11004291号-1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天辰大街1251号 咨询电话:0531-88872633